In the Media

媒体华大

媒体华大

近年来,南安市侨联坚持以学习、弘扬和传承南安华侨精神为抓手,深入挖掘华侨文化资源,讲好南安侨乡故事,持续为打响侨乡文化品牌、提升南安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。

一、赓续南安华侨精神,侨文化挖掘传承有力

06d5d024504a4b12abb400f092007872.jpg

举办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30周年活动。南安市侨联供图

6de28cdf672946e9b701605b3831ce50.jpg

光前学村“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”授牌。南安市侨联供图

95dc983c8bb44145aa450c618c67a60b.jpg

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开启弘扬华侨精神“乡梦之旅”。南安市侨联供图

f593893a6b194541b6aa2b4c706f0c44.jpg

开展“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侨胞之家”活动。南安市侨联供图

213179e766f243ac8bb570ab39b3da89.jpg

举办弘扬南安华侨精神思享会。南安市侨联供图

一是在凝聚共识上弘扬华侨精神。以第十五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召开为契机,举办“学习、弘扬和传承南安华侨精神”思享会,邀请9名侨界“大咖“现身说法,讲华侨故事、谈华侨精神,引起1000多名海内外参会乡亲强烈共鸣。发挥华侨精神感召之力,开展弘扬南安华侨精神读书教育活动、“访侨亲故里 讲侨亲故事”短视频大赛活动等,不断凝聚思想共识。二是在资源聚拢上打造侨史队伍。成立县级侨史学会,打造出一支专业人士与民间力量相结合的地方侨史工作队伍。统筹集纳南安宣讲资源,组建“理想武荣”南安华侨精神宣讲小分队,进一步扩大侨史工作、华侨精神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。三是在侨史研究上发掘文化富矿。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,与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、澳门尼威斯人网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,为南安华侨文化研究工作加上引擎。深入挖掘侨乡侨史资源,耕耘收获《南安华侨志》《南安侨亲故事》《南安侨亲礼赞》《南安华侨史料》等侨史研究成果,为广大侨乡群众进一步了解侨乡文化、学习华侨精神提供精神食粮。

二、用好用活文化资源,侨文化品牌不断擦亮

一是打通传播主脉,助力侨史发展。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弘扬南安华侨精神相结合,举办“侨说·二十大”宣讲、“二十大精神进侨胞之家”等活动,以“板凳”交流等形式深入侨界群众中开展主题宣讲200多场次、受众3万多人次。二是搭建互动窗口,增进文化交流。打造承载中华文化、讲好中国故事、家乡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,诗山凤山祖庙、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、光前学村先后被中国侨联确定为“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”,九日山被福建省侨联确定为“福建省侨联华侨文化交流基地”。建立侨乡特色课程库,举办“中国寻根之旅”“亲情中华·为你讲故事”海外华裔青少年夏(冬)令营累计13期,丰富海外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。三是强化阵地建设,打造侨乡印记。聚焦打造一批“家门口”的侨乡印象馆,完成乐峰、丰州、码头、石井、眉山等镇级侨史馆以及南安(梅山)侨批展示馆、泉州侨批馆南安分馆(蓬华侨批展示馆)的建设;指导英都镇良山村、洪濑镇大洋村等建设南安华侨精神文化长廊。打造华侨文化前沿阵地,深入推广创建“侨心书角”。四是丰富活动载体,涵养侨乡文化。积极推动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30周年活动、李引桐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开展。举办“亲情中华?光前裕后”中国侨联文艺轻骑兵走进侨乡南安文艺晚会,华人头条、南安融媒体视频号、海丝商报视频号等平台向全球五大洲7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,观看量超过456万人次。

三、始终坚持以侨搭桥,侨文化赋能活力迸发

一是全域协同,推进文旅融合。发挥华侨文化载体功能,串联金淘镇红色华侨小镇、梅山光前学村、罗东昌财学村等侨捐教育建筑群,开辟南安华侨精神“乡梦之旅”。发挥闽南文化载体功能,串联官桥蔡氏古民居、石井奎霞华侨古村落、中宪第等地华侨特色建筑群以及侨乡南音、砖雕等非遗文化体验,开辟南安侨乡风韵“文化之旅”。发挥民俗文化载体功能,串联诗山、雪峰等地华侨民俗、信俗文化,开辟南安“寻根之旅”。二是全链布局,助推乡村振兴。积极推动“南安侨厝”保护利用三年专项行动,探索推动华侨资源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。如,金淘镇定位“红色华侨小镇”,整合提升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、叶飞故居、黄奕住旧居、千金庙、金淘书院等侨乡历史文化景点,打造红色华侨小镇商业网红打卡示范街区。码头镇挖掘黄仲咸、雷学金、戴宏达家族等爱国华侨文化资源,将百年华侨历史建筑改造为码头镇侨史馆,并整合周边配套,推进生态田园观光、华侨文旅创业和研学教育实践一体化,建设出一条高水平、高质量的侨乡乡村振兴靓线。三是全面激活,点燃发展引擎。以侨文化为驱动,将有价值、成规模的华侨建筑群的开发利用与地方城镇规划发展、营商环境优化相结合。如,石井镇奎霞村探索“房屋管家”模式,改造奎霞书院、非遗体验馆、侨史馆等,吸引民宿、餐饮等业态逐步融入;注重活化本土产业,打造侨村文创集市,不断赋予老侨村新活力。蓬华镇开展侨乡传统村落风貌保护提升工作,规划侨村研学路线,植入新业态,建设侨批馆、改造民宿等,通过引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村庄的发展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fj.chinanews.com.cn/news/2024/2024-06-04/548640.html


(编辑:李玲钰)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